自國家決定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以來,北京新興華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迅速行動,以其不動產登記產品和服務、國土規劃調查等方面的雄厚積淀為基礎,為青海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江蘇徐州水權、江蘇東臺濕地、北京密云和浙江長興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自然資源確權等項目提供技術支撐工作,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技術支撐體系,在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服務上取得了領先地位,發出了華安聲音。
為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思想理論,促進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2016年12月,原國土資源部、中央編辦等七部委下發了《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正式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從2019年起,用5年時間,完成全國重點區域的確權登記,最終逐步實現全國全覆蓋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新興華安積極響應,主動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確權登記業務流程、指標體系、標準規范,并設計研發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系列產品,提供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全流程專業化服務。
基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中的相關要求,結合試點地區實際情況,構建了自然資源確權調查與登記全業務流程的業務框架,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成果的應用與服務。
基于確權登記業務框架,進一步細化形成從基礎資料收集分析到最終確權登記成果應用的全流程操作指引。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與行業標準,結合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試點項目需求,構建了《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數據庫標準》等六大新興華安標準規范,并在此基礎上助力地方標準規范的編制與發布。
新興華安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標準體系包括《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數據庫標準》、《自然資源登記簿樣式》、《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編碼規則》、《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界線劃分辦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圖工作規范》、《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分類與數量、質量指標體系》六大標準。
基于新興華安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標準體系,助力“兩山理論”發源地長興縣《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資源分類與登記編碼》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登記簿樣式》兩個地方標準規范的編制與發布。
面向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供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數據整合建庫與自然資源確權調查等專業服務。
圍繞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業務中的各環節,構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系列信息化產品,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整合建庫軟件、自然資源數據庫管理系統、自然資源登記管理系統、自然資源檔案管理系統、自然資源綜合展示系統。
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領域,新興華安多點探索、豐富發展,無論是承攬試點項目數量還是金額均在業內遙遙領先。
目前全國32個試點區域共劃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1191個,確權登記總面積186727平萬公里。其中華安承擔確權登記試點面積總和超1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確權登記試點總面積的2/3。
來源:泰伯網《自然資源確權市場研究報告》 2018.04